王布和:草原“华佗”布施仁和
中国推介
王布和蒙医医院,一个乡村医生的名字。一个村级医院的名字。这座村级医院,累计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患者超过数百万人;这位乡村医生,两次作为嘉宾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
在科尔沁草原,王布和被人们称为功德无量的“草原华佗”……
一座医院,一个人。《华人频道 中国推介》走近王布和,发现不一样的王布和。
医者仁心
王布和,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哲里木嘎查的蒙医医生,国家级非遗蒙医药(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的传承人。13岁师承传授学医,25岁行医,从医至今50年。
王布和始终把师傅的教诲“所有的男性患者,都要把他当作父亲。所有的女性患者都要把她当作母亲。有钱没钱都看病”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多年来从未拒绝过一例没钱看病的患者,他会让贫困患者吃饱饭、住下来,如果没钱回家,王布和还会为他们买回家的车票。王布和还立下规矩:70岁以上老人、3岁以下儿童、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出家人以及曾经帮助过他的七类人看病全部免费。
有人粗略地为王布和算过一笔账:仅仅是今年1到7月份,王布和蒙医医院门诊免费金额近280万元!
包括每天几百名患者的药浴费,药浴前检验费全免。
如今,王布和数十年如一日的作息时间是,早上7点出诊,一直忙到晚上11点,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天接诊量多达四五百人。
医者无疆
“我仍然想扎根草原,面向世界,传承和发展传统蒙医药学。”这是蒙古国在乌兰巴托投资建设蒙医医院聘请王布和坐诊时,王布和拒绝时说的话。
在王布和的心中,传承“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这一通过吴海喇嘛、布日古德少布喇嘛、王布和及其子宝音图四代传承,有近200年历史的蒙医医学瑰宝,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使命。
2001年,在“走进新世纪、中国世纪魂新闻人物表彰大会”上,王布和被命名为“少数民族蒙医名医”;
2014年,“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年,王布和作为“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传承人参加“世界中联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峰论坛”,让世界开始了解蒙医文化。
2021年,“科尔沁蒙医药浴传承中心大楼”正式投入使用,“科尔沁蒙医药浴”实现全年对外。
这些年,王布和将蒙医药历史、疗法、特色药物、蒙医文物、历代蒙医名家等古籍资料进行收藏,并在科尔沁蒙医文化研究会的展厅里进行对外展示。他说:“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蒙医蒙药。”
身体力行和高超的医术,使王布和蜚声海外。每年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等十九个国家的患者,络绎不绝地抵达这座隐藏在草原深处的村落求医问药。为了解决国内一些患者就医的困难他每月的1日至6日专程到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九峰山生态管理委员会九峰和生态康养中心医务室,北京阿南德蒙医医院,上海正知堂中医门诊坐诊每天的就诊患者达500至600人。当天晚上坐诊结束即程飞机或坐火车赶到下一个诊疗点,多少年来没有一次在北京上海观光旅游,他说还有那么多患者在等着他呢,他的心目中只有患者,病人,病人,患者。几年来王布和为三地每位患者节省到巴仁哲里木嘎査看病的路费,住宿费餐费等至少两千元以上。为三地患者节省下来 的费用高达千万元以上,缓解了看病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医者心愿
王布和蒙医医院所在的区域,曾经是科尔沁右翼中旗沙化带的源头,经过他多年不懈的植树造林,如今,这片四千亩的土地已经成为患者康养的花园和绿色的原野。
这里西山上有座敖包,是2002年由一个牧民患者建立起来的。每当患者康复出院的时候,都会来敖包添一块石头,表达对王布和的感激和祝福。20几年来,小敖包变成了敖包山。
王布和不抽烟、不喝酒、一直吃素;不贪财,不图名,专心看病。他的人生朴素到直白,简单到虔诚。
作为蒙医医生,王布和的医院没有划价部门,工作流程就是开处方、付药或者是药浴治疗。直截了当,简便易行。
有人感觉,王布和活得像个苦行僧。更多的人认为,王布和活成了草原上的驱走病魔的“活佛”。
长期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王布和获得了党和国家的颁予的各项荣誉:2005年5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12月荣获乌兰夫基金奖;2006年12月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09年7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1月荣获“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14年9月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
最让王布和倍感激动的是,2016年,王布和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已年逾花甲的王布和,前路里没有风景,只有更多的患者。对未来,他似乎没有规划,面对有什么梦想的提问,
开门便见山,见山自己就是山。
科尔沁草原上,63岁的王布和衣襟带霜,布施仁和。他不忘初心,仍在从心出发,砥砺前行……